没有了喧嚣的风,没有了噪杂的雨,却还有那热闹
的工作群——因为抗台,大家在联络。
当我看
到廊桥员工背着绳子去系留廊桥的照片时,脑中闪现的就是2字,“战士”,对,迎着风雨去抗
台的战士。

准备廊桥系留
准备篇
自“利奇马”台风生成有可能正面袭击浙江之后,候管部就立即予以强烈关注。虽然T1楼有成功防台抗台的经验,但T2楼和能源中心投入使用一年多来,并没
有经受过台风的真正考验,保证这两座楼的安全是候管部抗台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8月6日对廊桥外包
人员和保洁人员的高温慰问时,部门领导即对他们做了一些简单要求,请他们作好相应准备,备足人力物力。8月8日、8月9日,抗台工作正式启动。候管召开了一次次紧急布置会,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安排人员对所有和抗台有关的各
个环节和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如地下室,屋面排水沟,沙包等,正所谓“天上,地下”。

沙包准备
候管的“地盘”
候管部负责抗台的范围宽而广,从停用的T1国内楼到T1国际楼,T2国内楼到能源中心,上至屋面排水沟检查,中至每个立面进
出通道的门,下至地下室-7.5米层,因为地下室有空调主机、配电间等重要设备,地下室的排水成为抗台的重要组成部
分。还有机坪双黄线以内至航站楼范围的区域。若因地下室进水,集水井中的水不能及时排出,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备用发电机、柴油发电机的有效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
nbsp; 抗台进行时
台风,就是一个无声的命令。9日上午,抗台进入实施阶段。候管准备了850多个沙包,尽管分布在不同区域,因为需要运至每个封堵点,光是将沙包搬到车上,再从车上卸下,就是一个非常大
的工程量,以每个沙包25kg计算,搬上搬下就是40多吨!
还有绑门的木条、门栓和铁丝,都需要每个门去捆绑。对着这些搬运的影像,我只有感动、感慨、起敬!

搬运沙包,还有女将

屋面清理

封堵大门
那个人
在所有奋力抗
台的人群中,周敬崇无疑是最杰出的代表,他和他的同事担负着两个航站楼的现场抗台工作。从人员调派,物资准备,物资搬运等都亲历其中。随着机场发布的防汛防台响应由二级上
升到了一级,在傍晚17点左右,根据指令,他带领T1、T2的抗台人员马上开始按照原有的计划部署进行,封闭第一扇大门。顶着风雨,敏捷的身手,有序的动作,2个小时左右,把事先堆放在各个点位的沙包及门栓都进行了就位。19点开
始分组对航站楼各个区域进行巡查,用手电筒的灯光检查幕墙上的每一块玻璃。

10日凌晨5时,随着“利奇马”在台州登陆,风力开始减
弱,确认已无大碍的情况下,抗台人员开始撤离沙包与门栓等防护措施,8时左右,航站楼已基本恢复正常保障状态。
周敬崇,从8月8日开始至8月10日上午,连续奋战在抗台一线。中午都不能吃个准饭,晚饭也是在19:30左右凑合了一盒方便面,9日夜里更是一夜无眠……

封堵大门
那群人
他们既是候管普通的一员,又有一个光荣的称号“共产党员”。王锋,周敬崇,朱立国,陈驰宇,邹繇,林建鹤
……等都奋战在抗台一线。候管支部党员在此次抗台中表现出了坚强的战斗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以登机廊桥系留为例,当风速达到10级时
就需要系留。系得太早,影响航班正常使用,因为航班还在运行;系得太迟,又可能因为大风导致廊桥损坏。航站楼共有29座廊桥,按照每座桥10分钟的系留速度,全部完成系留需要大约5小时。候管部和现场指挥中心(AOC)充分沟通,科学决
策,分段实施,以最优方案最快速度完成系留工作,既保障了航班运行,又保证了廊桥安全。

廊桥系留
结束语
怎样的环境,锻炼出怎样的团队。自始至终,候管部部门领导都在抗台一线指导抗台,楼外风声、雨声交织成的“利奇马
”交响乐时刻牵动着每一位抗台人员的心,部门领导从傍晚开始到次日凌晨,1小时一个班次轮换带队检查。
领导在前,无需多说。候管人基本上属于理工男,他们没有响亮的口号,却有无声的行动。在台风面前,他们就是战士,逆风前行
……
——谨以此文,向战斗在抗台一线的所有候管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