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搭乘航班,在万米高空接过乘务员递来的餐食时,或许会好奇:这份跨越云端的美味,如何始终保持安全与新鲜?作为守护旅客“空中餐桌”的重要一环,温州机场航空食品团队以严苛标准筑起三道安全防线,让每一口机上美食都经得起检验。 

第一道防线:全流程精准控险,从源头杜绝隐患 不同于普通食品“事后检查”的模式,我们采用国际公认的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把安全防控嵌入餐食制作的每一个关键环节。烹饪加热是第一道“生死关”。无论是肉类、禽类,都必须在特定温度下持续加热,确保有害微生物被彻底消灭,就像给食物穿上“无菌防护衣”;食物出锅后,要立刻进入“急速冷却”环节,快速穿过细菌最易滋生的5-60℃危险温度带,让细菌“来不及繁殖”;等到餐食送上飞机,乘务员会再次将其加热到安全温度,这是旅客食用前的最后一道“安全闸”。每个环节,工作人员都会像科研人员般记录温度、时间,确保精准无误。 
第二道防线:“时间身份证”,过期绝不“上岗” 新鲜是安全的前提,我们给每一份飞机餐都配上了专属“时间身份证”。每份餐食、每样配料的生产日期都清晰标注,绝不模糊;保质期更是经过反复科学实验确定——结合冷藏温度、包装方式和食材特性,精确到小时,确保在保质期内食用,既安全又美味;一旦超过保质期,哪怕餐食看起来毫无异样,也会被立即报废。“宁可浪费一份餐,绝不冒险上机舱”,这是我们坚守的底线。 

第三道防线:“留样黑匣子”,问题可追溯 为了让安全更有保障,我们建立了严格的餐食留样制度。每一批次送上飞机的餐食,都会额外保留一份样本,在专用冰箱中冷藏保存至少48小时,远超航班飞行时长。这份留样就像飞机的“黑匣子”:万一有旅客反馈用餐后不适,工作人员能立刻对留样进行检测,快速判断问题是否出在餐食上,及时排查隐患。它不仅是追溯问题的证据,更是我们监督自身、持续改进的“镜子”。 

守护航空食品安全,从来不是我们的“独角戏”,更需要每一位旅客的参与。在食品安全宣传周之际,我们诚挚邀请您: 做食品安全理念的“传播者”,把航空食品的安全知识分享给家人朋友,让更多人了解这份“云端安心”; 做食品安全责任的“践行者”,在机上用餐时留意餐食状态,有疑虑及时告知乘务员,您的反馈是我们改进的动力; 做食品安全创新的“推动者”,如果您对餐食搭配、环保包装有好建议,欢迎通过温州机场官方渠道告诉我们; 做食品安全自律的“引领者”,按需取餐不浪费,保持用餐卫生,用文明行为为客舱安全添一份力。 从食材采购到送上餐桌,从制度保障到人人参与,温州机场始终以“尚德守法,共享食安”为准则,守护每一段航旅的“安心食光”。愿每一位旅客都能在万米高空,放心享用每一口美味,开启愉悦的旅程!(食品/李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