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集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集团动态 > 集团新闻
致航空安全的幕后英雄--机场配载员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5-06-16  返回

    说到飞机、空姐,每个人都耳熟能详,可是说到载重平衡、配载员,大多数人却都不太了解。打个比方,配载员有如裁缝,运用自己的妙手为每架飞机量身定做一份合身的舱单,将承载在飞机上的旅客、行李、邮件、货物进行合理的安排,且安放在适当的位置,使飞机的空间得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将飞机的平衡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小团队绽放大光彩
    温州机场地面服务公司载重平衡室现有员工18人,按照公司制定的工作计划和要求,去年2014年,共安全保障温州出港28.5万余架次航班,输出旅客350余万人,交出了全年无配载原因涉及飞行安全、航班正点的优秀成绩单。在12月的生产旺季中,通过与货站公司的紧密配合,温州出港货量达380多万吨,创造了月度出港货量记录。
    今年2015年的航班量同比去年更有较大增长。配载室在没有增加编制,人员缺口较大的情况下,立足实际,克服困难,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理念,并时刻注意加强配载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突发特情处置能力。特别是在手工制作舱单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今天,每位配载员还不断坚持手工平衡图的练习,并阶段性开展技能比拼。思想、业务两手抓,这种模式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超强业务能力、高度责任感和处乱不惊的优秀配载员。在今年4月份多次大雾浓锁机场、5月份广州深圳持续雷雨天气导致大面积航班延误等事件中,配载室均能有条不紊,从容冷静地应对事件,在实际工作中还多次弥补接口单位差错,确保了飞行安全,让小团队绽放大光彩。
    近两年,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温州机场陆续开通了数条国际航线。其中有不少国际航班都是由外国的航空公司执行,这意味着配载员必须要熟练掌握数个外航电脑操作系统,而不是原本熟记于心的中航信Eterm操作。面对未知的挑战,配载员们都卯足劲,带着高度的热情和求知欲,从零出发,从点滴学起,从陌生到熟悉,做好完善的保障计划,圆满完成了温州飞香港、澳门、台湾、越南岘港、韩国济州、韩国首尔、菲律宾长滩、柬埔寨、巴厘岛、日本、泰国、罗马等多个地区和国际航班的保障任务。

                                                 “360安全卫士”
    虽然不是在一线直面旅客为其服务,但是每一位配载工作者都坚信,保障配载安全就是最大的服务。作为一名配载员,要像“360安全卫士”一样守护航班安全,守护旅客安全。
    飞机起飞前一个半小时,配载室会收到从货运传来的航班装载货物重量信息,配载员要根据不同的机型舱位分布,将货物重量输入电脑,Eterm系统会根据飞机基础数据,飞行油量,和该航班旅客座位的分布,自动识别飞机在装载货物之后是否处于安全平衡范围内。在旅客办理的过程中,配载员还需要实时监控飞机的载量和重心,进行旅客座位的调整。直到航班结载后,根据实际数据制作舱单,先自我查验一遍,确定无误后,再交予复核员,进行二次复核,最终上传给机长。
    早出晚归,习以为常;延误加班,家常便饭。在高峰时段,一名配载员手头上都有15架次左右的航班需要兼顾,平均5分钟要出一份飞行舱单。在繁忙时,办公室里基本上只能听到敲打键盘声、打印机哒哒声,还有不停歇的对讲机和电话,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此时配载员需要保持十二万分精神,专注于眼前的每一个数据,谨慎对待手上的每一份舱单。尽管每天过目的数字有上万组,还是必须要求自己分毫不能差,因为每个数字背后都牵系着飞机与乘客的安全。
   “刚接触配载,面对密密麻麻的数据最头疼,而现在,却觉得它们很亲切,很生动。”
   “对于差错的‘零容忍’,虽然压力很大,但这就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飞机装载不平衡,随时都有可能出意外。”
   “只要有飞机起飞,我们就必须在岗,这就是工作。”
   “每当在窗口望到飞机安全起飞,就特别有成就感,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接触配载工作后,才深刻了解安全的意义。”
    配载工作责任重大,平衡安全不容有失。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这是每一位配载工作者永不OUT的IN话题。

                                          创新是安全裕度提升的重要手段
    案例一:
    配载部门每日要完成近百个航班的舱单制作,不同航空公司,不同机型,不同飞机号之间的基础数据都有差异,因此制作一份舱单需要参照大量的数据资料,而每次靠翻阅文件不仅耗时长,效率低,也存在差错和遗漏的风险。加之航班量的日益增长,这种操作方法已然不可取。
    意识到这点,配载室的几位队长利用业余时间,开会讨论,翻阅整理所有近期业务文件,归纳分类各组数据,再通过与各航空公司多次对接,获取最新的飞机基础数据,核对后一项一项录入表格。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和反复测试,“FIND静态数据库”初见雏形。数据库中包含了不同航空公司的各种机型,并列出每个机号所对应的表号、基重、指数、MTOW、MLDG、MZFW和标准机组等多项基础数据。数万条数据都被融合进这个表格中,可谓是一个大工程。不仅仅如此,静态数据库需要随时配合航空公司提供的最新数据进行不断更新和同步,保证配载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同样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工作。而这一切努力也为配载工作带来了跨越性的改变。工作中,配载员只需运用Excel软件,在FIND静态数据库中的机号栏查找相关机号,便可快速准确完整地获取这架飞机的基础数据。这一创新不仅缓解了配载员的工作压力,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人为差错的概率,为航空安全提供了一份保障。
    另外,随着航空服务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对代理人提出差异化服务需求,针对这个趋势,队长又马不停蹄地制作出不同的配套表格,让五花八门的规定变得一目了然,比如《各航空公司最后修正差异化表格》、《不同机型货舱容积参考数据》、《天津航GS机组留座规则》、《东航有氧舱统计表》、《航空公司固定安全员一览表》等等。
    案例二:
    2014年9月,配载室正式启用ACARS系统舱单传送,结束了温州机场人工送单的历史。
    面对这个全新的变革,配载室上下憋着一股劲,提前好几个月加紧步伐准备。ACARS系统的学习与培训,机场地面服务支持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进一步电子化工作流程的习惯和适应,以及加大与机长之间的协调与联系等等,都关系到机场ACARS舱单电子化上传的推进与实现。挑战已然在眼前,配载室全体员工没有退缩,他们与时俱进,顾全大局,在保障日常生产任务外,牺牲休息时间,对新系统学习研究,快速掌握。舱单电子化传送的实现,不仅缩短了机组等待的时间,节约了地面工作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也减少了由于数据变动和重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使配载平衡工作更加准确和有效。这不仅翻开了温州配载历史性的一页,也为未来转站T2航站楼提前做好准备。

    每当有飞机昂首飞向蓝天时,就有着一张载重平衡舱单从配载员们手中诞生,并随着飞机精神抖擞地出发开始那独特的飞行之旅。那一张张薄薄的舱单里记录着配载员辛勤的劳动。他们不为人知,他们甘于奉献,他们担负着航班安全的重责。他们不骄不躁,以配载为荣,他们几年如一日的工作,为了确保每一架飞机的飞行安全!

                                                                      地服/邱梦洁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