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集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集团动态 > 集团新闻
自强不息闯出广阔天地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5-07-11  返回

本报讯    1990年7月12日,在东航麦道82飞机缓缓滑进机坪的那一刻,历时3年建造完成的温州机场宣告正式通航,引领温州人的梦想触角由地面延伸至蓝天。
        2015年7月12日,温州机场将迎来通航25周年。回首25载,温州机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投资建设硕果累累、安全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生产业务发展连创佳绩、市场口岸开发日见成效,逐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基本建设篇
       

        温州自古以来山水灵秀,人文鼎盛,但限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地理环境,交通基础设施十分落后。1984年5月,温州被国家列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为此,时任市委书记刘锡荣提出,机场建设是温州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机场建起来。当时市财政十分困难,市政府想方设法筹集了1.1亿元,民航总局出资2000万元,1987年5月正式动工兴建,按满足2000年旅客吞吐量37.5万人次规模建设。完工后,飞行区标准为4C,机场跑道长2400米、宽45米,停机坪长200米、宽95米,可停放3架C类客机,航站楼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1990年7月12日温州机场正式通航,当年旅客吞吐量即达6.6万人次,列全国民航营运机场第37位,为中国民航发展史所罕见。1991年达到35.2万人次,几乎达到了目标年2000年预测值。温州航空市场需求急速迸发,民航售票处从早到晚人山人海,水泄不通。1992年旅客吞吐量为59.1万人次,已经超过了航站楼设计容量。为此,温州市政府决定对航站楼进行改扩建,新建国内航站楼6700平方米,1994年5月完工,大大缓解了航站楼面积与旅客高峰流量不相适应的矛盾。  
         随着生产量超乎预期的快速发展,1997年开始重新编制机场总体平面规划,2000年获民航华东局批复同意。新版总平面规划将航站区、飞行区的发展方向确定为往南、往东,极大拓展了机场发展空间,并确定温州机场作为国内重要干线机场建设,规划近期目标年(2010年)旅客吞吐量375万人次。然而2000年后,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空间快速向东拓展,市政府因此有了选址搬迁机场的设想,使得机场建设停滞了数年。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2002年国务院批准了《民航体制改革方案》,中国民航实行政企分开,机场下放地方管理,放松部分项目管制,以市场为导向,促进航企之间合理、适度的竞争。温州民航迎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时期,旅客吞吐量恢复快速增长,2006年突破了300万大关,机场设施的扩建已迫在眉睫。2006年4月,邵占维市长召集会议专题研究温州机场建设与发展问题,决定2020年前不再考虑机场搬迁,要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把温州机场从4D级提升为4E级,开通国际航班。2006年6月,市政府启动了温州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同年12月永强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评估审查,同意新征土地2100亩,投资约10亿元,新建一条3200米×45米跑道,现有跑道用作平行滑行道,同时扩建改造飞行区附属设施,满足大型飞机起降,为口岸开放、开通国际航线,争取在“十一五”期末建成国际机场创造条件。
        2008年新建国内航站楼投入使用后,航站楼总面积达到3.65万平方米,机坪面积15.4万平方米,可满足600万人次旅客进出港。随着2012年温州航空口岸扩大开放和2013年3200米新跑道投入使用,温州机场硬件发展瓶颈被有效破除,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高峰小时起降架次增加到28架次。以2013年底A330大型客机开辟温州—罗马远程洲际航线为标志,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发展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安全保障篇

        航空安全是民航服务人民的根本体现,也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温州机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尤其是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夯实安全基础,健全安全体系、提升运行品质”上狠下功夫,从最初的事后型、粗放型、经验型管理逐步向预防型、规范型、体系型管理转变,不断提升安全运行品质和保障能力,确保了25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记录,为机场较好较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倡导安全管理新理念。积极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安全管理人文内涵,通过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和飞跃。争创国家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制定下发《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级领导的创建责任,细化建设内容和标准,以安全文化建设夯实持续安全基石。紧抓“平安机场建设”创建载体,充分发挥“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活动平台作用,深入开展安全可视文化建设,逐步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不断深化对持续安全的认识和理解,助推安全文化入脑入心,在潜移默化中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使安全文化真正成为广大干部员工自觉接受的一种观念,成为机场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灵魂和内在动力。
        构建安全管理新体系。深化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加强危险源识别和评估,突出风险化管理和应急化管理,从关注结果向关注事前风险评估和过程控制转变,建立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主动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分解任务、细化责任、明确目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责任网络,真正将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领导者的安全领导责任和职工的安全岗位责任落到实处。以《机场使用手册》和《部门管理手册》为核心,制定操作规程、作业细则和岗位职责,形成一体化手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安全例会、安全教育培训、值班巡视、安全信息管理、安全考核奖惩等各项工作制度,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落实安全管理新措施。强化人力资源配置,对涉及安全保障的一线岗位人员招录实行优先和倾斜政策。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狠抓跑道侵入、不停航施工、机坪运行和外来物、鸟击综合防范以及危险品航空运输等关键环节安全防控,从事后监督转向事前预防,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机场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岗位等环节的防控力度,加大安全设施设备维护和技术改造,积极探索猎鹰驱鸟等安全保障新技术,不断提升机场运行安全裕度。

生产经营篇

        通航25年来,温州机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旅客吞吐量从1990年的6.64万人次发展到2014年的680.2万人次,增长了100倍以上,在全国地级市机场中名列前茅,省内机场位列第2,这辉煌的成绩凝聚了几代温州民航人的心血和努力!目前,温州机场航线网络已覆盖全国、通达世界,通航城市已达97个,国内航点覆盖了除拉萨以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国际(地区)航点19个,为温州市民架起了通达国内外的“空中桥梁”。
        争运力,历代民航人不辞辛劳、不畏三伏、不惧三九,发扬温州人特别能吃苦的“四千精神”,风雨兼程走访全国各大航空公司,要航班加运力,成功引进国航、东航、南航等在温设立过夜基地,过夜飞机峰值时达到14架,年起降架次从1990年的1198架次发展到2014年的58867架次,增长了49倍。2015年1月20日,中国民航局批复同意国航设立温州分公司,这是温州机场建成通航以来,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基地航空公司,在温州民航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争客源,面对高铁成网提速冲击、周边机场竞争加剧带来的压力,温州民航人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开展市场攻坚,打造动巴专线,联合旅行社推出“经温飞”“体验飞”等特色产品,抢占宁德、台州、丽水、金华等客源市场。同时,通过“航空惠及大众、民航走进社区”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深度挖掘本地客源市场,极大增强航空公司运营信心,树立民航良好社会形象。
        争政策,机场属地化后,在温州市财政极度困难情况下,机场集团积极促成市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全力冲刺千万级国际机场。2013年5月,温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温州民航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提供保障与支持,全面促进机场设施建设、运力投放、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临空产业等快速发展。
        经过25年发展,温州机场已成为集运输、货运、商贸、仓储、酒店等业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集团,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1家参股子公司,5家分公司,2014年机场集团总产值为6.69亿元(含喜来登酒店),总资产已达45.43亿元。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合作成立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汉莎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大大提升温州机场的对外开放水平,机场国际化又迈出坚实一步。展望未来,预计到“十三五”中期,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万吨,温州机场将发展成为辐射浙南闽北赣西、面向台湾,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和欧洲的区域枢纽机场;远期到2040年旅客吞量将达到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0万吨,发展成为大型国际机场。

口岸开放篇

        温州航空口岸于1994年9月获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只限中国籍飞机飞港澳地区,95年、96年相继开通了澳门、香港航线。2006年温州航空口岸扩大开放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但由于受到硬件设施制约,一直未能获得国家批复。2010年温州机场集团组建以后,迫切感受到口岸扩大开放的重要性,提出“承诺为先、攻关为上”,创新思路求突破,不惜代价跑口岸,积极配合市政府强力推进航空口岸扩大开放各项工作。2011年6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温州航空口岸对外国籍飞机开放,这标志着温州创建国际机场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6月12日,温州机场新增为对台客运定期航点, 2012年3月25日台湾华信航空首航温州—台北,将温州人民多年直飞台湾的梦想化为现实,这也是温州机场首次引进台湾航空公司执行航班。
        航空口岸开放获批还不等于口岸正式开放,只有通过国家验收才能开通国际航班,才能申报国际机场。为加快口岸早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机场集团克服口岸硬件设施落后、人员编制紧张、审批程序复杂等种种困难,跑局方、跑军方、跑部委,全力推进口岸验收工作。2012年2月24日,口岸通过省级预验收;7月24日,通过国家级验收;8月7日海关总署印发《温州航空口岸扩大对外国籍飞机开放准备工作验收纪要》,标志着温州机场正式升级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成为浙江省内第三个对外开放的国际机场。 8月20日顺利开通韩国济州航线,在验收通过后不到一个月、取得口岸正式开放批复不到两周的短短时间内就开通了国际航线,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了一个口岸史上新的温州速度,体现了“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
        2013年3月温州机场正式更名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2013年12月24日开通温州-罗马的直飞航班,使温州成为中国第一个开通直飞意大利罗马定期洲际客运航班的地级市,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内地第三个直航罗马的城市。这条航线是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开通的第一条洲际航线,与其他国际(地区)航线一道,极大地方便世界温州人经商、探亲、返乡创业和旅游观光,提升温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书写了温州航空业发展的新篇章。
        截止2014年底,温州机场已先后开通韩国济州、首尔、清州、襄阳、越南岘港、泰国曼谷、普吉、苏拉塔尼、菲律宾长滩、意大利罗马、印尼巴厘岛、柬埔寨暹粒、台湾台北、高雄等国际(地区)航线,2015年5月开通直飞日本大阪航线,7月开通温州直飞日本静冈、越南芽庄航线,国际(地区)航线达到19条,年内还将争取开通温州首尔正班航班。按照温州市委、市政府国际化战略构想,未来温州机场将进一步完善国际(地区)航线网络,全面打造现代化国际航空港,为温州创新发展海峡两岸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为温州新一轮“赶超发展、再创辉煌”作出新贡献。

未来展望篇

        当前温州民航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机场建设和发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一新要求提升机场,加快国际化空港建设进程,打造现代化大型国际机场。温州机场集团将紧紧围绕“大型国际机场、通用航空基地、综合交通枢纽、航空物流园区”四大战略定位,深入实施“平安机场、效益机场、正点机场、智慧机场、清廉机场”五大机场建设,坚持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全力以赴提升保障能力,全力以赴谋划长远发展,加速推进温州城市国际化布局。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雄鹰展翅。目前,通用航空基地已正式破土动工,10万平方米T2新建航站楼已初具雏形,综合交通枢纽即将拔地而起,未来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的美丽画卷正在眼前展现。随着承载着我们民航人梦想的规划逐步实施,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定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 党群、发展、安全、建设    供稿 )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