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机场文苑   当前位置:首页 > 集团动态 > 机场文苑
读《红与黑》有感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7-01-25  返回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之一。读完这部作品,让我感触很多。

但是了解一本好书,应该先了解它的主要故事情节。《红与黑》的情节围绕于连这个主人公展 开,书中人物虽多,都不过是主角的陪衬。

于连属于复辟时期出身小资产阶级、受过良好教育而又不安现状、企图出人头地的青年一族。他崇拜拿破仑。他最喜欢读的书是《圣贺勒拿岛回忆录》,不惜冒着被逮捕的危险将拿破仑的肖像藏在床垫里。他身体瘦弱,不适应体力劳动,在家里倍受父亲的责骂和两个兄长的欺侮,并且由于地位卑微,在讲究门阀和关系的社会,简直就没有出头之日。他感慨道:“拿破仑啊!在你的时代,飞黄腾达要靠战场上出生入死,那多好啊!可是现在却 要卑鄙地使穷人苦上加苦!”不幸的境遇使他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他要凭着个人奋斗,向整个社会挑战,要轰轰烈烈的生,不想寂寂无闻地死。由于命运的安排,他遇见 了曾经在拿破仑军队服役、得过荣誉勋章的老外科军医。军医喜欢他,私下教他拉丁文和拿破仑征战的历史。可惜他生不逢时,拿破仑帝国覆亡,凭军功出人头地的路堵死了。他看见 城里兴建教堂,教士得势。一个年方四十的神父居然能爬上高位,能拿到十万法郎的年薪,于是他便下决心要当教士。

他这么做的原因完全服务于一个目的——出人头地。不仅要摆脱父兄 的责打,还要使沙龙里的那些毫无阳刚之气的公子哥儿们折服,赢得上流社会的贵妇名媛的芳心。因此,尽管并非虔诚的基督徒,却将拉丁文《圣经》读的倒背如流。看不起贵族,却 服服帖帖的为德·拉摩尔先生办事。到外地巡视田产,到伦敦执行秘密任务。他和德·雷纳夫人和德·拉摩尔侯爵小姐的两次爱情最初 也都是出自征服的心理。从感情上俘虏这两位贵族夫人和豪门千金大大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他要报复贵族们对他的蔑视。他的确把情场当成了战场,因为感情上的胜利多少能弥补他不能凭军功取得荣誉的遗憾。由于征服了德·雷纳夫人,他以平民之身,在欢迎国王驾幸维里业时却获得了参加仪仗队的荣誉。德·拉摩尔侯爵小姐的委 身相与,是他从侯爵那里取得了每年二万零六百法郎的收入、轻骑兵中尉的军阶和德·拉韦尔内骑士的贵族荣衔。而正当他踌躇满志的时候,对他一往情深的德 ·雷纳夫人在忏悔师的唆使下,违心地向德·拉摩尔侯爵发出了一封告密信,断送了于连的大好前程。于连一怒之下,便在教堂里枪击德 ·雷纳夫人。

于连对枪击德·雷纳夫人未尝不感到后悔,但他不愿祈求华勒诺滞留的饶恕。他绝不要求赦免,因为他不愿让反动的教会从他公开表示忏悔中得到好处,抵消伏尔泰反宗教著作所起的“腐蚀作用”。他至死也不低头,这种宁死不屈的刚 强意志把个人英雄主义发展到了最高峰。他在法庭上的最后表白,把整个故事推到了高潮。点出了造就他整个悲剧的根本原因:“我看到有些人,他们并不认为我还年轻 而值得同情,反而向杀一儆百,通过惩罚我来吓唬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出身下层阶级,备受贫穷的煎熬,却又有幸受到良好教育,敢于混迹于有钱人引以自豪的上流社会。 ”

的确,他宁愿作为一个虽败犹荣的英雄死去,不愿做乞求怜悯懦夫耳生。他要用自己的鲜血向复 辟时期色厉内荏的贵族贪婪腐朽的教会提出强烈的抗议。

对于高踞于统治地位的贵族和教师来说,于连不过是没有地位、无足轻重的农村青年,却不安本 分,妄图挤进他们的禁地——上流社会,要求在财富和荣誉的分配中得到一份,无疑是个典型的野心家。这并不奇怪,代表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把欧洲大陆 各个反动封建王朝打得落花流水、闻风丧胆的拿破仑不也曾经被骂为“篡位者”么?历史上不敢被奴役、被压迫而揭竿起义的农民,不也曾被篾称为 “刁民”和“流寇”么?于连的某些手段和行为无疑会引起争议,但不可否认,他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不自觉地代表着被压迫而没 有出路的下层阶级,向不合理的社会秩序冲击。他孤身一人面对整个“上流社会”而能以学问和坚强的意志,在矫揉造作、廉俗虚伪、毫无性格特色的贵族 子弟当中如鹤立鸡群,不仅在才智压上压倒他们。而且在爱情上战胜他们。

于连不是什么英雄,他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追求个人幸福而斗争的一个农村少年,但却体现这种下层资产阶级 那种积极进取、寻求个性解放,使本身的价值得到尊重而向封建制度挑战的大无畏精神。我想,这也就是司汤达塑造于连这个形象的用意和成功之处。

于连这个人物是悲剧的。但是在悲剧的背后,我们又能看出当时所谓的“上流社会”的腐败。但是于连这样一个“小人物”,却勇于向这个社会挑战。这不得不让我们又是佩服,又是惊讶。

这不得不能令我们感叹一个社会的力量啊。   (食品  文/高盈盈)


 [打印]  [关闭]